浅谈规范农药助剂的使用
在我国的《农药乳化剂术语》国家标准(GB/T 17515-1998)中,农药助剂的定义是指在农药制剂加工和应用过程中的辅助药剂,能帮助主要药剂成分发挥其效能的物质。实质上,农药助剂是在农药制剂中除了原药和水以外的物质。在美国被称为农药制剂中的隋性成分,而制剂中的有效成分原药则称为活性成分。我国农药制剂年产近二百万吨,在一万三千多个登记品种中,80%以上的产品需应用农药助剂加工。农药助剂可分为表面活性剂和非表面活性剂两大类。农药表面活性剂主要有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渗透剂、展着剂、发泡剂、消泡剂、增溶剂等,而非表面活性剂主要指溶剂、载体、填料、防冻剂等。无论是农药制剂企业还是农药助剂生产企业,在进行农药制剂配方研究时,在生产各类农药制剂时,虽然对这两大类农药助剂的合理使用都广泛重视,但是仍然在其使用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尤其在农药表面活性剂的使用上,误区更为突出,使用不规范现象较为普遍,从而造成农药资源的浪费和农药使用成本的增加。为此,本文针对农药助剂特别是农药表面活性剂的规范使用进行探讨,供参考。
农药助剂 农药制剂 活性成分 非表面活性剂
黄树华 陈铭录
南京太化化工有限公司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293-298
2009-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