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干预亚健康出现的瞑眩及应对方法
《孟子》中有这样一句话: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赵歧注:瞑眩,药攻人疾,先使瞑眩愦乱,乃得瘳愈也。这句话其实最早出自《尚书》:“药不瞑眩,厥疾弗瘳”。孟子只是引用一下而已。瞑眩,原指昏眩糊涂之意,其意指病人服药后,若不产生昏眩糊涂等反应,则药物对顽证痼疾就很难奏效。现在泛指服药后,如果人体没有明显反应,则疾病难以被治愈。有些患者在中医理疗过程中,确实或多或少的出现了瞑眩反应,轻重不一,发作部位和症状表现及时间长短都不尽相同,患者常怀疑这是药物毒副作用而慌恐失措。在《金匮要略》中有如下描述:“如虫行皮中,即愈”,“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如冒状,勿怪”,“初服,得微汗则解”。这些描述就是疾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的瞑眩反应,这跟药物的毒副作用有明显的区别。本文介绍了瞑眩反应的表现特点、病理机制及分类。
亚健康 中药治疗 瞑眩反应
冯常锦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01-104
2009-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