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入小肠经中药性能及功效特点的计算机分析

中药性能是中药基本理论的核心。通过对黄兆胜主编的全国高校21世纪课程教材《中药学》进行计算机分析。得知入小肠经药物寒性(占65%)最多,平性(占205)次之,凉性(占10%)位居第三,温性的药物最少,只占5%;五味中以甘味最多,占65.0%;苦味次之,占40%;淡味位居第三,占25%;辛味位居第四,占20.0%;酸味、涩味位居第五,占5%,无咸味。值得注意的是,小肠经药物以甘味药为主,这在所有归经药物中是很少见的,并且淡味药物也不少,二者相加,占药物总数的90%,反映了小肠经药物的泌别清泌的功能多体现在利水化湿通淋的功能上,甘、淡味有助于渗湿化湿。药物的类别是以功效来划分的,其类别分布代表着该经药物所具有的功效范围和特点。归小肠经药物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有些还具有清热利湿通淋功效,可治疗热淋涩痛或热移小肠之尿赤涩痛。某些理气药、泻下药、消食药等类别的中药也具有这种利尿、通淋的作用;入小肠经的中药具有沉降性质的有20味,占100%;入小肠经中药具毒性的药物是利水渗湿药泽漆,理气药川楝子。

中药性能 入小肠经中药 药物功效 计算机辅助分析

赖昌生

广西玉林市中医院 玉林 537000

国内会议

2009第二届临床中药学学术研讨会

南宁

中文

89-92

2009-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