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寒热药性现代研究手段
中药药性的现代研究方法从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不同手段着手,主要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对中药药性与功效进行归纳分析,寻求药性与功效之间的规律性。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从中药功效与药性的关系出发,建立肝经归经的预测模型。基于生物热动力学探讨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以热动力学参数反映中药复方的寒热药性。用电子得失理论研究中药四性的物质基础,用红外成像扫描技术研究中药的寒热属性,用斑点免疫印迹技术探讨中药药性物质基础,以支持向量机用于中药药性识别的可行性考察,以微量元素含量水平探讨与中药四性的关系,并以食用菌总糖含量测定方法(费林氏容量法)探讨总糖含量与寒热药性关系。多学科的渗透用于中药药性研究,为科学阐释中药药性的内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中药药性理论 四气理论 方法论 数据挖掘 预测模型 生物热动力学 支持向量机
许利平 孙建宁 张冰 王秀娟 赵宇昊 刘仁慧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北京 100069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北京 100102
国内会议
南宁
中文
369-372
2009-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