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完善院前急救及院内急救一体化探讨

随着急诊医学观念的改变,急诊模式也在发生变化。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急诊模式主要是“通道式”,也就是说病人在急诊科进行简单的处置和初步分类后,即转入病房进行进一步的治疗。这种模式的弊端是早期救治水平较低,相当多的危重病人在急诊过程中相继死亡,错过了有效救治的大好时机。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各种意外创伤、突发事件及危重症病人逐渐增多,建立健全紧急救援机制及救治规范甚为迫切。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EMSS)的首要环节,除了具有快速反应“急”的特点外,更重要的是在伤病员发现现场和转运途中及早实施准确、有效、不间断的医疗救治,以最大限度减低伤残、死亡率,为院内进一步救治赢得时机,而达到“救”的目的。本文对院前急救流程与院内急救流程分别进行介绍,指出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院内各学科急救一体化为多发伤患者抢救赢得了时间、提高了效率,降低多发伤伤残率和病死率,提高其正确的诊断率和抢救成功率。

急诊医学 院内急救 院前急救 紧急救援机制

吴勇 陈桂兰

武汉市十四医院急诊科

国内会议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复苏与中毒学术论文交流会

武汉

中文

257-260

2009-06-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