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月经过少中医临床研究现状的分析

月经过少属于一种常见的月经失调,一般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或点滴即净,或经期不足2天,经量少于正常,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者。更多的则表现为和患者以前相比明显减少,为原来经量的30%-50%。现代医学尚未将月经过少列为独立的疾病,而归属于症状。故有关月经过少发病率,至今少见报道,约为19.9%-63%。月经过少是妇科的常见症状,因其月经周期尚规律,症状又不典型,常不能引起足够认识。其危害是影响孕卵在子宫内膜种植,导致反复流产、不孕等,是闭经的前驱症状,长期月经过少可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故应及早治疗,对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保持生育能力等均有积极的临床意义。中医药治疗月经过少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是中医妇科学的优势病种之一。但由于方法学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研究方法及评价手段缺乏规范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论的真实性和重复性,研究结果难以得到国内外医学界承认。为了解月经过少临床试验的现况,笔者笔者检索并分析了近20年来期刊发表的相关文章。

月经过少 月经失调 中医临床 生理机能

金哲 林佳静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100078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

广州

中文

18-19

2009-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