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医“申遗”必须解决的两个问题

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世界遗产大会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从100多个候选项目中遴选出《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76个,其中来自中国的入选项目多达22个,它们是: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在这个名录中我们没有看到“中医”!而在2008年10月份报送给UNESCO“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时,“中医”是我国所申报的35个项目中的“首选项”,是决策层认定的“最重要、无需讨论与评审”的“名列榜首”选项。、如何认识“非遗”本文探讨了中医申遗存在的两大问题及中医“申遗”的发展,笔者认为,既然申报工作成为政府行为,那么就应该有志在必得的把握。认真组织专家改变或完善申报方略,认真解决“持续的认同感”、“代表性特征”两大核心问题,是决定申报能否成功的关键。而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中医药领域而言并非难题,只需要顺应UNESCO审批非遗项目的思维习惯和价值取向,中医申遗应该是毫无悬念。

中医药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持续认同感 价值取向

王旭东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 210046

国内会议

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

福州

中文

39-43

2009-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