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古代武夷山文化区医籍考析

武夷山文化区位于福建省北部,是福建最早开发的内陆腹地,也被称为闽北地区。该地区是中国朱子理学的诞生地,又为南宋以后中国三大印刷中心之一。故该地地灵人杰,名流辈出。在历史上曾享有“闽邦邹鲁”和“道南理窟”之称。在新石器时期是古越人栖息之地。周朝为七闽地。战国时为越王勾践属地。是福建通往中原腹地的主要门户。此地山地势陡峭,群峰林立,属于典型的中亚热带海洋性湿润季风气候,森林覆盖率居福建之冠,并且是福建省主要的粮食产地。由于福建偏处东南,中原战祸较少累及,社会环境比较安定。历史上由于战乱,中原汉族有三次南迁,闽北是福建的“北大门,是南迁移民的必经之地。随着中原汉族的南迁,中原文化和医学不断传入,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是最早形成的具有闽越特色文化和医学之地。本文初步整理出古代武夷山文化的一些古代医家、医籍,进行了初步的剖析,展现了该区域的医疗状况,试图为挽救当前面临灭绝的地方医药文化遗产尽微薄之力。

武夷山文化区 医籍考析 朱子理学 闽越文化 医药文化遗产

王莹颖 吴童

福建中医学院中医系 福州 350108

国内会议

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

福州

中文

235-241

2009-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