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语·乡党》中的饮食方法的科学性浅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反映他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不但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极为重大的贡献与影响,而且孔子对医药也很敬重,《论语·乡党第十》中提到:“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意思是说季康子给孔子赠送药物,孔子拜谢后接受了,并说:“我对这药的药性不了解,不敢品尝它。”这一事例充分反映出儒圣孔子对用药的谨慎,为后世医家所称颂,在法国藏敦煌医学卷子P.2115《张仲景五脏论》中也引用了这一典故,其云:“昔季康子会(馈)药,夫子拜而受之。上故(古)圣贤,由(犹)敬其药。是以上、中、下药,所疗不同;甘苦酸咸,随其本性。在《论语·乡党第十》对饮食方法也非常重视,其中部分内容专门谈论了当时的饮食观点,这些观点在今天看来亦颇具科学性,许多方面也值得我们借鉴。本文现做一总结。
孔子 饮食方法 养生文化 《论语·乡党》
李应存
甘肃中医学院 兰州 730000
国内会议
福州
中文
317-320
2009-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