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测定尿碘的几个常见问题的讨论与建议

碘缺乏病(IDD)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但在补碘过程中,准确评价人群碘缺乏程度,及时监测补碘后人群的碘营养状况显得尤为重要。尿碘水平是监测及评价人群或个体碘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尤其随着国家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进展而逐渐消除碘缺乏病以后,甲肿率作为监测及评价人群或个体碘营养指标的灵敏性和实用性可能会逐渐下降,而尿碘指标则会变得更加实用。为保证尿碘指标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我国研制了尿碘测定的标准方法,于1999年发布了《尿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 / T107-1999,并于2006年发布了修订版《尿中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 / T107-2006),但是尿碘实验是以化学法测定微克级数据,干扰因素众多,对实验环境条件、试验温度时间控制、实验用水、实验器材等条件要求严格,测定中存在几个既属于技术方面又属于管理方面的问题,作者对此方法的实验室环境、试验温度时间控制、实验用水、实验器材、空白对照和标准系列做了一系列的验证实验,总结出一些经验,本文做一总结。

尿碘测定 尿碘水平监测 碘缺乏病防治 甲肿率 碘营养指标 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

张春雨 李壮

吉林省四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6000

国内会议

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国公共卫生学术会议

北京

中文

268-269

2009-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