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HIV-1准种母婴传播的选择性与免疫学表位以及细胞嗜性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究在母婴传播方式下,病毒准种传播的选择性与CTL表位、中和抗体表位和细胞嗜性的变化的关系,为进一步揭示传播的遗传“瓶颈”效应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从4对母婴传播HIV-1感染者血清内提取HIV-1核酸,逆转录-套式PCR(RT-nestedPCR)扩增,产物克隆后,挑选阳性克隆行CSGE分析,分析传播者和感染者体内HIV-1准种复杂度和熵值,对该区域进行序列分析,预测病毒的细胞嗜性,寻找存在的CTL表位和中和抗体表位。 结果:母婴传播病例的病毒准种复杂度和熵值分析结果:4对中有3对的母亲的病毒准种复杂度和熵值高于其子,只有1对的母亲低于其子;母婴传播病例的CTL表位分析结果:2对子代体内病毒出现母亲没有的新表位,另外2对未出现新表位;中和抗体表位分析发现:仅发现2个次要中和抗体表位;未发现含顶端4肽的主要中和表位;细胞嗜性预测结果:其中2对母子体内的病毒均为R5型、非合胞体诱导型、巨噬细胞嗜性,1对为X4型、合胞体诱导型、T细胞嗜性,1对的母亲为R5、非合胞体诱导型、巨噬细胞嗜性,其子为X4型、合胞体诱导型、T细胞嗜性。 结论:母亲的准种复杂度和熵值通常高于其子,说明准种传播的选择性存在;被选择性传播的HIV-1准种可快速进化产生新的CTL表位,随着时间的延长,产生的新的CTL表位的概率增高;被选择性传播的HIV-1准种对中和抗体有抗性,且为巨噬细胞嗜性。

母婴传播 细胞嗜性 免疫学表位 病毒准种传播 抗体表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黄广宇 毛青 兰林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感染病研究所 (400038)

国内会议

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

西安

中文

43-47

2009-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