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无毒不成药

常言道,“是药三分毒。”这是说大凡是药,至少都有三分毒性存在,这种毒性不会因为某种药具有补益作用而减少,也不会因为该药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而增加毒性。概如黄芪、人参、当归、茯苓、白术等补益类药物,抑或黄芩、黄连、大黄、芒硝等清热泻下之品,用之不慎,均具有毒性存在。《周礼·天官·医师》:“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郑玄注:“毒药,药之辛苦者。”可见最早的中药是以毒药来命名的。《素问·异法方宜论》:“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素问·脏气法时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王冰注:“药,谓金玉土石草木菜果虫鱼鸟兽之类,皆可以祛邪养正者也。然辟邪安正,惟毒乃能,以其能然,故通谓之毒药。”毒的含义有三:①指药物的偏性。如干姜偏热,黄芩偏寒,升麻提气,苏子降气。即用药物之偏性,调整阴阳偏盛。②指药物副作用。如常山治疗疟疾,兼有呕吐的副作用。③指药物的毒性。有些药物含有毒性,服用过量则导致中毒。如水银、轻粉、钩吻、细辛等。

补益类药物 药物毒性 《素问·脏气法时论》 《周礼·天官·医师》 《素问·异法方宜论》

郭海涛

河南省洛阳市第二中医院 471003

国内会议

2009年全国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

长春

中文

123-124

2009-09-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