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仲景非寸口脉诊源流初探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其中所涉及的辨证论治、四诊方法、理法方药、剂型应用等,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书中非常重视脉诊,在《伤寒论》中开篇就以“辨脉法第一”、“平脉法第二”分列前两位,并在其后几乎每篇的篇目都冠以“辨××病脉证并治”的字样,可见脉诊贯穿全书始终。在《金匮要略》中,脉诊的重要更加突出,脉诊贯穿于辨证论治的各个环节,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继承了《内经》“三部九候”脉法,并受《难经》“独取寸口”的影响之下,张仲景的脉诊法以寸口诊法为主,兼论跌阳脉,还有少量的少阴、少阳和人迎脉法。后世更是以寸口脉的方便易得及反映病机病位准确而将“独取寸口”脉法贯彻到底。其实仲景对趺阳脉、少阴脉、少阳脉、人迎脉的应用也十分重视。在《伤寒杂病论》自序中,他批评时医诊病之误时就曾说:“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跌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因此,本文欲就《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中除寸口脉以外的脉法与《内经》脉法之间的关系作初步探讨,为研究仲景非寸口脉法做一点探路。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寸口诊法 中医机病

刘丹彤 张小勇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七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

陕西咸阳

中文

121-125

2009-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