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论治消渴之我见
《内经》云:“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云:“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又云:“肾脉微小为消痹”。此三者亦即后世所谓上、中、下三消也。然仲景所论消渴,实则仅中、下二消,何也?论中云:“趺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为消谷而大坚;气盛则溲数,溲数即坚,坚数相搏,即为消渴。”跌阳脉主候胃气,即为胃脉,故当就跌阳以诊定。浮为胃中阳气有余,气盛而外达则脉浮,故日“浮即为气”。数脉主热,热即烁胃而耗津,则能消谷。消烁不已,则热结于中,伤津耗液,而大便坚,大坚即是大便坚。夫气盛,则热迫膀胱而溲数,溲数则津液偏渗,无以润大便,大便必坚。以便坚与溲数相搏,则津液更耗,徒能消谷,而中消之病成矣。又云:“跌阳脉数,胃中有热,即消谷引食,大便必坚,小便即数。”此条乃前条之更详之,亦论中消之病机及脉证。笔者就仲景论治消渴浅谈了一些看法。
《内经》 张仲景 消渴 中医病机
钟敏 李家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湖北中医学院中医系,武汉,430061
国内会议
陕西咸阳
中文
303-305
2009-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