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胚败育与胎发育早期内源激素动态变化关系
以‘大五星’枇杷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发育早期果肉及不同大小胚珠中内源激素的变化及激素间的平衡(比值)作用。结果表明:开花当天至花后20d,胚珠中IAA、ZR、iPA与GA3的含量都较高,并都分别出现了一次高峰,有利于授粉、受精及坐果:花后35~80d,果肉IAA、ZR与GA3的含量及其与ABA的比值均极硅著高于胚珠,有利于幼果发育。幼果发育过程中,果肉IAA/GA3与IAA/(ZR+iPA)的比值在花后35d、60d出现较低的波峰,其它时期变化不大,并保持较低水平;而生长类激索与ABA的比值保持较高水平,表明调控果实早期发育的主要因子足激素间的平衡而非单一激素种类。胚珠发育过程中,胚珠中IAA/GA3与IAA/(ZR+iPA)的比值在开花当天至花后20d较高,而花后35d-80d大胚珠中的比值较低。但小胚珠中IAA/GA3与IAA/(ZR+iPA)的比值则缓慢上升,至花后80d高于大、中胚珠。同时,小胚珠ABA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大胚珠与中胚珠,表明影响枇杷胚珠受精及原胚发育(花后20d)的主要激素是IAA;促进胚胎细胞继续分裂、分化直至发育为成熟胚的主要激素为GA、ZR与iPA:IAA/GA3与IAA/(ZR+iPA)的比值高于某一适宜值则抑制胚胎发育,高含量与高比例的ABA可能在枇杷胚败育中起主导作用。
枇杷 胚败育 胚胎发育期 内源激素
杨芩 邓群仙 刘露 付燕 王永清 罗楠 陶炼 廖明安
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雅安 625014 凯里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凯里 556000 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雅安 625014 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雅安 625014 黔东南职业技术学校植物组织培养中心,凯里 556000
国内会议
苏州
中文
323-331
2009-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