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炉膛结构对颗粒流动特性的影响
在尺寸为1.5×0.864×4.9m3的循环流化床试验台上,以粒径0.1-0.425mm的玻璃珠为床料,以空气为流化介质,利用高速摄影和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炉膛结构对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流化床内密相区,过渡区防磨板台阶处以及稀相区炉膛边角和挂屏处颗粒流动的速度分布,得出的实验数据表明:在密相区,颗粒的运动过程主要是以气泡尾迹携带上升为主。受炉膛后墙渐扩截面的影响,颗粒更容易对后墙形成较大冲刷。密相区内气泡的运动速度要远大于颗粒的运动速度。过渡区防磨板的布置引起流通截面突变,台阶效应作用下颗粒对防磨板的冲刷作用显著增强。由于分离器的偏置布置,稀相区段出口效应作用明显,整个稀相区截面运动均受其影响,颗粒横向运动显著,环核流动受到破坏。由于挂屏的阻隔,在局部位置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出口效应,挂屏与炉壁之间的颗粒流动主要受气流和壁面约束的影响,在挂屏拐角处由于颗粒的聚集易形成局部的高浓度区域,而挂屏与左墙之间颗粒运动依然受出口影响较大。
循环流化床锅炉 炉膛结构 颗粒流动特性 PIV 矩形截面流化床 两相流
王勤辉 田晨 张锡梅 程乐鸣 骆仲泱 倪明江 岑可法
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浙江省杭州市 310027
国内会议
四川眉山
中文
69-76
2009-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