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南海海域初级生产力的季节变化趋势研究

本文基于SeawiFS的1997年9月~2007年1月南海区域的卫星遥感叶绿素数据、有效光合辐射以及海面温度数据,借助垂直积分初级生产力(VGPM)模型研究了浮游植物和初级生产力的季节及年际间的变化并探讨了温度的调控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南海地区浮游植物和初级生产力存在明显的空间、季节以及年际变化特征。通常情况下,较低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出现在风速较弱或是高海表温度的春,夏季。而较高的叶绿素浓度和初级生产力出现在强劲季风和低海表温度的冬季。进一步对整个南海及四个代表区域的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初级生产力和海表温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这一现象表明海表温度可能调节着南海区域浮游植物的变化,同时也可能由于海表温度是热带海洋层化程度、混合以及上升流的重要指示,影响或表征着上层海洋与营养盐丰富的下层水的交换,从而影响着营养盐的多寡和初级生产力的高低。

南海海域 初级生产力 浮游植物 海表温度 VGPM模型 季节变化 营养盐

赵辉 唐丹玲 王东晓 何蕾 杨晓霞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LED实验室,广东 广州 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研究所,山东 青岛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山东 烟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国内会议

中国海洋学会第三届青年海洋科学家论坛

杭州

中文

18-26

2008-11-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