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伤寒论教材》痞证之成因“无热可入”辩

《伤寒论教材》(姜建国主编,南海出版公司,1991年12月第一版。以下简称《教材》)太阳病篇结胸证条目中,“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其在释义中指出,“病发于阴,下之无热可入,不会形成结胸,但有可能形成痞证”。在这里,“无热可入”成了不能“成结胸”但可“因作痞”的眼目。然而《教材》痞证条目下,大黄黄连泻心汤证释义中说,“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浮主热邪,示“无形之热”内陷。这里指出的“无形之热”内陷,显然和131条释义中的“无热可入”相矛盾。笔者认为“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的“病”是指病人及其症状,并非指病因。不管是发热恶寒、无热恶寒,均有恶寒症状,均为表证。误用下法,均可引邪入里。有热、无热要看病因、病邪之性质,而非症状之有热、无热。

《伤寒论教材》 太阳病 结胸证 痞证 中医病机

李登岭

莘县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山东莘县 252400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

合肥

中文

110-111

2007-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