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瘫痪症的理论研究
慢传输性便秘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结肠运动功能迟缓、传输粪便功能下降而导致的便秘,临床上比较常见;主要表现为没有便意、大便干结、需依赖泻剂进行排便。顽同性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更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的疾病,一直是临床治疗的一个热点和难点。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并结合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系统研究,发现重度结肠慢传输性便秘其整个结肠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其中不仅有结肠形念学的异常,更重要的是结肠神经与肌肉的功能降低或退行性改变,导致结肠的蠕动和排空功能障碍。有鉴于此笔者在2002年首次提出了“结肠瘫痪症”这一概念,并迅速在学术界得到广泛认可和传播。这些年来,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摸索总结出了一整有显著疗效、独具中西医结合特色的诊疗体系。
结肠瘫痪症 慢传输性便秘 排空功能障碍 中西医结合诊疗 临床疗效
杨向东 龚文敬
成都肛肠专科医院/中国PPH技术培训中心 610015
国内会议
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国际结直肠外科论坛
天津
中文
228-230
2009-09-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