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与应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
1975年,Thomson提出了“肛垫”学说,推动了人们对痔的重新认识,同时也带动了痔的治疗方法的变革,尽可能保护肛垫功能已形成共识。PPH手术作为治疗重度脱垂性痔的一种新技术,在我国开展7年来。已施行了数万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在实践中仍有一些需要重视与改进的技术与方法:PPH术的优点远远多于缺点,有些新的认识和技术的革新,并发症的防治仍是不可忽视的。PPH中的荷包缝合是此术式成功的关键。荷包缝合的高度、深度、进针、出针,以及单、双荷包缝合,均有相同和不同的见解。本文现就其改良后的应用做一介绍。
重度脱垂性痔 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 肛垫 荷包缝合 并发症
侯文英 李震 张荣耀 马东旺
天津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 300121 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237008
国内会议
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国际结直肠外科论坛
天津
中文
380
2009-09-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