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临床常见产AmpCβ-内酰胺酶菌株中染色质ampC共同序列的研究

目的:分析临床常见AmpCβ-内酰胺酶产酶菌株中染色质ampC的基因序列,根据其共同序列设计聚合酶链反应(PCR)的引物,从而为AmpCβ-内酰胺酶的分子生物学检测以及其耐药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57株临床常见AmpCβ-内酰胺酶产酶菌株分离自医院感染病人样本,抽提细菌染色质DNA,PCR法扩增ampC基因并连接入pMD19-T载体,双链测序后比对同种细菌之间和不同种细菌之间染色质ampC基因的同源性和共同序列。通过共同序列设计引物,进一步利用该引物检测染色质ampC。结果:57株细菌的基因组中,使甩PCR法扩增出染色质ampC基因有41株,并成功测定了其ampC基因的序列。比对后发现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产气肠杆菌的染色质ampC菌种内有很高的同源性,但细菌之间的同源性较低。通过共同序列设计出菌种特异性PCR引物,能够有效的鉴定出染色质ampC基因。 结论: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产气肠杆菌各自染色质ampC具有高度同源性,其菌种特异性的ampC引物可用来检测其染色质ampC的存在。

AmpCβ-内酰胺酶菌 染色质ampC 基因序列 聚合酶链反应 生物学检测 耐药机制

赵虎 涂婉 方毅 庞立峰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上海 200040

国内会议

全球华人临床微生物及感染学会(GCAMID)第五届学术论坛暨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分会第八次全国临床微生物学术年会

西安

中文

208-213

2009-09-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