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氮肥比例下水稻籽粒灌浆期叶片差异蛋白组学分析
作者研究了三种不同氮肥比例下大穗型水稻籽粒灌浆期叶片的叶绿素SPAD值的变化,由结果可知在总施氮量不变的情况下,适当的加大后期的氮肥比例能够延长叶片叶绿素含量缓降期。进一步采用差异蛋白组学研究了生育前后期氮肥比例7:3与6:4处理下的叶片蛋白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在这2个氮肥比例处理下的叶片中分别鉴定到24个出现差异表达的蛋白,经过质谱分析和数据库的检索共有12个蛋白得到鉴定。按照其功能可以分为6类:第一类,参与光合反应:叶绿素a/b结合蛋白,PHY3蛋白,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大亚基,第二类:参与抗逆反应:超氧化物歧化酶,依赖谷胱甘肽的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I,WRKY转录因子,黄烷酮3-羟化酶,第三类:参与能量与物质代谢:烟酰胺核苷酸腺苷酰转移酶,转氨酶y4uB,第四类:参与物质运输及信号转导:钙调蛋白,v-SNARE家族膜泡运输蛋白。对这些蛋白的功能分析可以发现,籽粒灌浆期叶片受不同氮肥处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加大后期的氮肥施用比例能够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延缓叶片的衰老,增强叶片灌浆后期的能量代谢,促进物质的运输和信号的转导。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氮肥调控措施对水稻灌浆代谢机理的影响提供了蛋白水平的依据。
水稻 蛋白质组学 氮肥比例 籽粒灌浆期 叶绿素
张志兴 陈鸿飞 梁义元 郑红艳 林文雄
福建农林大学农业生态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2
国内会议
福州
中文
198-208
2009-08-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