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骨病。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本病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点的骨骼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密度(60%-70%)和骨质量(30%-40%),后者包括骨几何形态、微结构、骨重建、骨矿化、微损伤累积和骨的胶原与矿盐等材料特性。本文介绍了骨质疏松症的分类、分型,并对其病因、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进行了讨论,简述了物理和实验室检查,最后就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治疗做一综述。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发病机制 X线诊断 骨密度测定 实验室检查 临床治疗
邹雄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国内会议
济南
中文
31-36
2009-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