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臼假体的解剖标志定位法在发育不良性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假体放置的方向不当,常可增加脱位的风险、无撞击的活动范围减小甚至长期的磨损等并发症。由于髋臼解剖位置深在,骨盆的形状又不规则,给术中髋臼假体放置的定向造成一定困难。Lewinnek等将外翻角40°±10°和前倾角15°±10°定义为髋臼假体放置的“安全区”,但临床实践表明臼杯的方向常常在安全范围以外。目前最准确的术中定位方法是基于CT的骨科导航技术,但其价格昂贵,难以普及,病人常需要接受更多的放射检查,术中的登记过程也很耗时,增加了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为了观察这种方法在髋臼发育不良患者中的定位效果,笔者随机选取了33例髋臼发育不良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运用两种定位方法,术后进行外翻角及前倾角的测量,与靛臼正常的全散置换患者进行比较。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发育不良 髋臼假体 解剖标志定位法 放射检查 临床疗效
宫宇宝 齐欣 刘建国 李叔强 冯卫 杨晨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骨关节二科 130021
国内会议
大连
中文
193-196
2009-06-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