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脉口服液对气虚血瘀证UUO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干预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复方“通脉口服液”对气虚血瘀证肾小管间质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洛汀新治疗组、通脉口服液高、中、低剂量治疗组。采用衰老+游泳疲劳+单侧输尿管结扎致气虚血瘀证肾小管间质损害病证结合模型。予相应药物治疗4周。观测大鼠体重等一般状况,进行中医气虚证、血瘀证评分,检测血清BUN、Scr水平,对梗阻侧肾组织进行间质细胞浸润情况评分(CIS)及肾小管问质慢性病变(包括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评分(AFS),评价通脉口服液的干预效果。对空白组,模型组,通脉大剂量组,洛汀新组梗阻侧肾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HGF、TGF-β1、MMP-9、TIMP-1等指标表达,探讨其可能干预机制。 结果:高、中剂量通脉口服液可显著改善模型大鼠体重(P<0.05)。通脉高、中、低剂量组气虚证、血瘀证积分值较模型组、络汀新组显著降低(P<0.01)。高剂量通脉可显著改善CIS与络汀新相当,改善AFS优于络汀新(P<0.05),改善CIS、AFS较通脉中、低剂量显著(P<0.05)。大剂量通脉可降低肾组织TGF-β1表达(p<0.05),但不如洛汀新(p<0.05),可显著促进HGF的表(P<0.001),且优于络汀新(P<0.05)。与模型组与络汀新组比较,通脉高剂量组在升高MMP-9、降低TIMP-1及MMP-9/TIMP-1方面优势明显(P<0.001)。 结论:通脉口服液可改善气虚血瘀证肾小管间质损害大鼠体重等一般情况,改善气虚证、血瘀证积分,明显减轻其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且在对抗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方面优于洛汀新,且具有量效依赖性,其中以通脉高剂量最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HGF,下调TGF-β1;上调MMP-9,下调TIMP-1等有关,特别在上调抑制纤维化因子HGF及调节细胞外基质酶降解系统MMP-9/TIM-1失衡方面较洛汀新有优势,值得深入研究。
肾小管疾病 中药疗法 通脉口服液 实验药理 气虚血瘀证 肾小管间质损害
冷伟 杨霓芝 朴胜华 王立新 赵代鑫
陕西中医学院 广东省中医院 广州药学院
国内会议
西安
中文
377-387
2009-06-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