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证据权重”法在大兴安岭中南段矿产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本文分析了大兴安岭中南段铜、铅、锌、银等有色金属的成矿特征,并对其成矿规律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运用“证据权重”法定量的分析了地质、地球化学等致矿信息(控矿因素)与矿产资源空间的分布关系;进而选择了最佳的证据图层;有利地层、地层组合熵、中酸性岩体缓冲区、深大断裂缓冲区、构造等密度、构造条数、化探异常等作为资源评价的变量;根据其变量计算每个单元的后验概率;最后根据后验成矿概率定量圈定和评价了找矿靶区。研究表明,在GIS环境下,“证据权重”法与找矿信息结合能够区分矿化有利地段和不利地段,从而达到定量圈定和评价找矿靶区的目的。整个研究过程是借助MORPAS3.0评价系统实现的。

证据权重法 矿产资源 资源定量预测

秦东锐 郭令芬 韩学林 黄静宁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83

国内会议

2009全国数学地球科学与地学信息学术会议

广州

中文

59-67

2009-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