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切口阻滞在高海拔地区老年人开胸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切口阻滞在高海拔地区老年人开胸术后镇痛中的镇痛效果及临床安全性。 方法:选择ASA分级为Ⅱ~Ⅲ级,年龄65岁~75岁,行开胸手术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用相同的麻醉药物按公斤体重实施麻醉,术毕时接一次性病人自控镇痛泵(内含芬太尼1mg、氯胺酮100mg、昂丹司琼8mg,总量100ml),A组(单纯静脉组)镇痛泵参数设置为:持续3ml/小时,自控2ml/次,锁时20分钟。B组(复合组)镇痛泵参数设置为:持续2ml/小时,自控1.5/次,锁时30钟,同时于术毕时用0.2%的阿斯利康公司生产的罗哌卡因(耐乐品)10~ 15ml行切口及闭式引流管口局部阻滞。分别于术后6、12、24、48小时评估并记录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观察并记录术后72小时内嗜睡、恶心呕吐、尿潴留、低氧血症的发生比率。 结果:与纯静脉组相比较,复合组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明显低于纯静脉组(P<0.01);复合组术后发生嗜睡、恶心呕吐、尿潴留、低氧血症的比率明显低于纯静脉组(P<0.05)。 结论:高海拔地区的老年患者在开胸术后,以小剂量阿片类药物静脉镇痛复合0.2%的罗哌卡因切门两侧皮下浸润行术后镇痛,可显著提高镇痛效果,且明显降低阿片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罗哌卡因 切口阻滞麻醉 高海拔地区 老年开胸术 术后镇痛 临床安全性
刘德生
青海省人民医院麻醉科 810007
国内会议
第十三次长江流域麻醉学术会议、2008年西部麻醉论坛暨四川省医学会第十六次麻醉学术会议
成都
中文
336-338
2008-07-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