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高值血压患者血浆血管活性因子和抗氧化酶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正常高值血压(PH)具有较高的发展成为高血压的危险性。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正常高值血压患者血浆中血管活性因子和抗氧化酶的变化,以探讨其在高血压治疗和预防方面的意义。 方法:根据JNC-7筛选病倒并分为三组,其中正常血压组(NT组)包括74例正常血压健康人,男性38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47.15±7.77)岁;正常高值血压组(PH组)为51例正常高值血压患者,其中男性29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47.82±5.16)岁;高血压组(EH组)包括7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37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48.25±7.97)岁。抽取静脉血,离心后分别采用放免法和酶联免疫法测定血中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血管加压素(AV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氧化氮合成酶(NOS)、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等含量。 结果:与NT组相比,EH组和PH组血中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GHO)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明显升高(P<0.05);HDL在PH组中降低,EH组明显降低(P<0.05);AngⅡ、AVP和ET在EH组和PH组均增高(P<0.05;P>0.05);CGRP在PH组和EH组均下降(P<0.05;P>0.05);NOS在三组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差别;SOD在PH和EH组明显增高(P<0.05;P<0.01)而GPX明显下降(p<0.05;P<0.01)。 结论:正常高值血压患者血中脂类物质、血管活性物质出现了异常变化,抗氧化酶降低,这会增加患高血压的可能性。为尽可能减少和防止其进展为高血压,应该对正常高值血压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控制。
高血压 血液学检验 血管活性因子 抗氧化酶
王佐广 刘洁琳 刘雅 温绍君 文杰 刘亚萍 陈新军 吴兆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 高血压研究室(100029)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 流行病学研究室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99-103
2007-05-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