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罗格列酮在BALB/C小鼠血流阻断模型中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低切变力导致的血管重构及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方法:将雄性BALB/C小鼠(12~16周龄,体重30~40g)随机分为手术+罗格列酮组(OR组)、手术+安慰剂组(OM组)、假手术+罗格列酮组(SR组)、假手术+安慰剂组(SM组)4组。手术组通讨结扎左侧颈总动脉血管分叉处制作血流阻断模型。所有小鼠于术后给与1周时间恢复。术后第8天至第28天,各组通过胃管给药方式(强饲法)分别给予罗格列酮(20 mg/kg)或者安慰剂(甲基纤维素,20 mg/kg)。第29天,处死小鼠,收集左侧颈总动脉。通过HE染色切片分析血管形态学;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析亲环素A、ICAM-1及P-选择素在蛋白质水平的表达情况;并通过实时定量反转录PCR方法检测ICAM-1与P-选择素的mRNA表达情况。 结果:结扎4周后,手术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较,左侧颈总动脉发生明显的负性重构,包括血管中层明显增厚,内皮细胞增殖,血管管腔明显狭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亲环素A在各组间的表达无明显差异;手术组与假手术组相比,ICAM-1与P-选择素的表达增强;但OR组与OM组相比,两者表达无明显差异。实时定量反转录PCR结果显示,各组间ICAM-1与P-选择素的mRNA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低切变力可导致BALB/C小鼠的颈总动脉发生明显的负性重构,包括血管中层增厚,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由此产生的官腔狭窄。在本研究中,罗格列酮未能在BALB/C小鼠改善由低切变力导致的颈总动脉负性重构,亦未能改善此模型中的血管内皮功能。

颈动脉疾病 血管内皮细胞 罗格列酮 细胞病理学

程云鹏 姜一农 钱雪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116011)

国内会议

2007年中国高血压年会

北京

中文

106-112

2007-05-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