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底盘双塔楼结构层间隔震设计分析
为了研究大底盘双塔楼结构层间隔震的动力行为,分析了该结构形式的工作机理、地震反应规律和主要影响参数,提出了简化三质点模型,建立了大底盘双塔楼结构层间隔震的动力模型和运动方程。分析表明隔震层水平刚度、偏心率和阻尼比是影响层间隔震结构减震效果的主要因素。将以上理论应用于宿迁高烈度区某项目设计中,以一幢双塔楼24层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为例,研究了隔震层的水平恢复力特性,保证隔震层在风荷载和微振动下不屈服,隔震层较小的偏心率能控制塔楼的扭转效应,使得上部结构接近刚体平动。利用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分别计算层间隔震结构与非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并对整体结构进行了能量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层间隔震结构塔楼和裙房的层间位移、层间剪力等地震反应峰值均要小于非隔震结构;层间隔震结构的能量输入要明显小于非隔震结构的能量输入,且层间隔震结构的耗能主要集中在隔震层,结构自身耗能大大减小。综合考虑隔震层的水平刚度、偏心率和阻尼比,能使层间隔震结构达到最佳的减震效果。
大底盘双塔楼 层间隔震 偏心率 能量分析
孙臻 王曙光 刘伟庆 章征涛
南京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9 南京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9 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5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1-6
2009-10-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