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铜绿假单胞诱变菌株MIG-N146所产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不同组分的结构表征和胶束化行为

生物表面活性剂,与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相比,具有自身结构多样化、良好的表面活性、生物可降解及生物兼容性等。针对憎水难降解有毒有害污染物或重金属等,通过在污染场地投加生物表面活性剂或接入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以强化环境污染修复的技术手段已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其中,鼠李糖脂是研究最为广泛的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之一,往往是由微生物分泌的多种代谢同系物的混合体。分泌产物的分子结构组成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发酵培养方式、营养成分、有机碳源、培养时间、菌种等。本文研究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的分子结构组成及其表面活性、胶束化性质等,旨在为进一步的应用,及其对污染物的增溶促流特性、增溶胶束的生物有效性等提供可能的分子机理解释基础。

鼠李糖脂 表面特性 胶束化行为 生物表面活性剂 污染修复

胡勇有 郭艳平 林晖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510006

国内会议

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会议

大连

中文

25

2008-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