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蒽醌类化合物对大型溞的急性光致毒性机制及QSAR研究

有机物吸收光之后可以通过两种光化学反应途径对生物产生光致毒性,即:光修饰作用生成毒性更大的产物或光敏化作用生成活性氧物种(ROS)。本文从实验测定和理论计算两个方面系统研究了蒽醌类化合物(AQs)的光致毒性作用机制,并建立了AQs光致毒性的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SAR)模型。通过测定AQs的光化学转化参数,发现光修饰速率越快的AQs,光修饰后混合物的光致毒性与其母体化合物相比,光致毒性降低越显著。

蒽醌类化合物 光敏化作用 密度泛函理论 定量结构 急性光致毒性 光化学反应 大型溞

王莹 陈景文 李斐 边海涛

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大连,116024

国内会议

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会议

大连

中文

634

2008-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