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治理对气候变化的修复功能
通过《京都议定书》确定了气候变化应对的“减排”与“增汇”二元应对机制。近年来发达国家更多地强调减排机制,而增汇机制有减弱的趋势。人类既要通过减排温室气体以避免气候变化的加剧,也要重视自然力碳循环和水循环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泛温室气体成因”的趋势对气候变化问题认知和对策路径提出了挑战。在承认各国在气候变化成因、利益、作用等方面差异的前提下加强国际分工与合作,实现的路径是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主导,在重视减排的同时,加强增汇机制的作用,并且应增加水循环改善这一新的机制要素,形成减排—增汇—治水的三元应对机制。减排的主要对象依然是发达国家,对于中国等碳汇潜力巨大、水循环影响力巨大的国家,则要通过生态保护建设增加碳汇,并加强水利建设改善水循环,加强和培育自然力碳循环和水循环对温室效应的修复功能。
水循环治理 《京都议定书》 气候变化 温室效应 修复功能
周珂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 100872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725-730
2008-10-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