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世纪浪漫主义反科学思潮
兴起并活跃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的浪漫主义,是伴随着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日益高涨而出现的。由此,启蒙时代的科学理性受到来自浪漫主义反科学思潮的巨大挑战和威胁,也使人们逐渐丧失了对科学理性的信心和偏爱,懊恼和悲观以及受骗和失望的情绪在蔓延。18-19世纪的浪漫主义的反科学思潮在对科学进行无情批判的同时,亦发展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民众(包括当时流行的各种神秘主义教派)参与的反对科学组织和科学机构的运动。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前期在西欧各国以卢梭为代表的以及后期以尼采为代表的众多浪漫主义反科学斗士的反科学思想以及言论,并从文学史角度来考察浪漫主义的反科学思想在德国、英国和法国表现出各具特色的特征,例如:德国的浪漫主义反科学突出的表现为唯心主义和浓厚的宗教神秘色彩相结合的特征,以施莱格尔兄弟、诺瓦利斯、阿尔尼姆、布伦坦诺等为代表;英国的浪漫主义反科学突出的特征是诅咒城市文明,缅怀封建中古,否定技术进步。其中以对英国的浪漫主义的发展和改革起到关键作用的湖畔派代表,像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等;浪漫派代表,像拜伦、雪莱、济慈等;法国的浪漫主义突出显示了批判古典主义的特征,其中以夏多布里昂、斯塔尔夫人和雨果等为代表。通过结合这一时期的时代背景,力图发掘出众多思想家和文化先锋的反科学思想脉络和轨迹。最后,本文尝试揭示出浪漫主义反科学思潮的如下特征:即主观性和反对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进而反对科学存在的合法性。
浪漫主义 科学理性 反科学思潮 古典主义
孙红霞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北京,100049
国内会议
太原
中文
1-10
2008-09-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