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与量
自牛顿以来,现代思想认为自然本质上是质量的王国。泰勒斯第一个提出“什么是世界的本原”这一问题,从而开启了人类对自然本性的追问。毕达哥拉斯数学方法的量的规定性给予知识理性以确定性和可分析性,其超越论思想给予了知识理性以普遍必然性和可言说性,对后世的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亚里士多德将实体范畴和数量范畴区别开来,提出质料因与形式因说,使古希腊哲学关于本质探讨达到最高成就。古希腊哲学关于本质的探讨是由质的认识进到量的认识。哥白尼和开普勒发展了新天文学,复兴了毕达哥拉斯主义,指出真实世界只是量的世界,它的差异只是数的差异。近代哲学对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的区分,实际上是将人对事物质的主观感受性与在理性上企图把握真实世界的真实特性(主要的体现为量)分离开来。伽利略奠定了近代物理的数学科学基础,笛卡儿试图把物理学王国还原为纯粹几何特性,这些都给牛顿最后在科学意义上使用质量概念提供了思想和方法上的前提。本文将通过对古希腊哲学质与量的思考,以及对近代物理学中质量概念产生的考查,说明人类思维由质到量的转变过程和科学中质量概念产生的历程。
超越论 知识理性 自然本质
杨敏姣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
国内会议
太原
中文
1-2
2008-09-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