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跨膜毒素蛋白靶向性和构建识别蛋白模拟物的初步探讨
只要在折叠形成活性结构的过程中,这个融合蛋白内的各个功能结构域不相互阻碍,该蛋白就有可能表现出笔者在设计时希望它具有的生物功能。因此,本文所进行的第一个尝试是:构建出以选定细胞为靶点,综合多种多肽或蛋白质功能的融合蛋白;通过对融合蛋白的分子结构进行控制,使之产生出期待的靶向性。然后选择了一种一元毒素作为第一个基本工作平台,将数种不同种属来源、不同结构、不同生物学功能的多肽分别融合入这个平台中,尝试制备具有“设定靶向性”的“人工多结构域蛋白质机器”。又选择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信息素(AgrD)1作为第一个“改变”大肠菌素靶向性的诱导物,将这个八肽连接到大肠菌素Ia的羧基端上,构成的融合蛋白表现出了单独的金葡菌信息素和大肠菌素Ia都不具有的生物活性:杀灭了现有抗菌素难以对付的耐苯唑西林金葡菌。
融合蛋白 跨膜毒素蛋白 生物功能 分子结构
丘小庆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膜及膜蛋白实验室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233-242
2008-07-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