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反复发病鸡群IBDV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为探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反复发病的原因,对分离于洛阳地区2个反复发病鸡群的5株 IBDV进行了生物学试验并对其VP2 高变区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发现,分离于同一反复发病鸡群的毒株对鸡胚的半数致死量相似,L070和L071 分别为10-6.75和10-7.54;L0700、L0701和L0702 分别为 10-5.91、10-6.00和10-6.12。接种供试雏鸡后,L0700、L0701和L0702毒株导致雏鸡出现的临床症状均较 L070和L071 晚24h~36h,且致死率较低;分离于同一鸡群的毒株引起的病理变化相近,VP2基因的分子特征相似。说明同一鸡群再次发病可能是由同一毒株引起,但基因的个别碱基发生了变化。在系统发育进化树上,再次发病时的分离株VP2基因趋近于超强毒UK661。

传染性法氏囊病 序列分析 发病机制 鸡群 生物学特性 VP2基因

吴庭才 李银聚 张春杰 程相朝

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河南,洛阳,471003

国内会议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第12次学术研讨会

新疆石河子

中文

143-147

2008-07-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