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乙型肝炎病毒在感染鸭体内侵染规律
本项研究选用1日龄雏鸭,胫静脉接种DHBV阳性的血清,复制疾病模型,进行系统的病理学研究,旨在观察病变器官组织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明确病变特征及生化指标变化规律;采用已建立的FQ-PCR和免疫组化方法研究DHBV在感染鸭体内的侵染过程和分布,建立标准化疾病模型,为DHBV模型应用于探讨HBV的发病机理和药物筛选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结果显示,在感染后3~52d内的不同时间点从肝脏、胰腺、肾脏、脾脏及大脑六种组织器官中检测出DHBsAg。DHBsAg主要分布在细胞浆,少部分分布于细胞核,有的呈弥散性分布。在感染后1-3d、52d以后各组织相继不能检出DHBsAg。感染后12-31d病毒在机体内各组织的分布最为广泛,感染后4d肝脏开始出现DHBsAg阳性细胞,感染后6d肾脏、胰腺、脾脏相继开始出现DHBsAg阳性细胞,而脑组织在感染后10d出现阳性细胞;在检测的组织中肝脏的检出率最高,持续时间最长,大脑的检出率最低,但均未能从食道、腺胃、肺、心脏、生殖器和肌肉中检测到抗原。
免疫组化 雏鸭 乙型肝炎 病毒感染 侵染过程
陈宗艳 程安春 汪铭书 徐大为 郭宇飞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禽病防治研究中心四川,雅安,625014 动物疫病与人类健康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雅安,625014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禽病防治研究中心四川,雅安,625014
国内会议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第12次学术研讨会
新疆石河子
中文
163-175
2008-07-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