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肠炎沙门氏菌感染鸭消化道大肠杆菌变化规律

定量检测肠炎沙门氏菌(SE)不同途径感染雏鸭后消化道内大肠杆菌属的动态变化规律。鸭源肠炎沙门氏菌(SE)经口服、滴鼻和皮下注射感染7日龄雏鸭后,运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对SE感染后30min、1h、2h、4h、8h、12h、24h、36h、48h、72h、6d、9d无菌采集的每1cm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各肠段内大肠杆菌属DNA拷贝数(以对数值表示)进行检测。7-16日龄健康雏鸭消化道内大肠杆菌主要分布于盲肠,消化道内大肠杆菌数量维持稳定状态。SE感染鸭消化道内大肠杆菌的数量表现为定植量的增加,主要表现在感染后24-72h(P<0.05);在感染后6-9d,随着感染鸭临床症状的康复,该菌数量在口服感染后显著降低(P<0.01),基本趋于健康鸭水平。

肠炎沙门氏菌 人工感染 雏鸭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消化道 大肠杆菌

尹念春 罗启慧 陈孝跃 程安春 汪铭书 曹省艳 邓树轩 曹平 张振华 颜彬 朱德康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禽病防治研究中心,四川 雅安, 625014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禽病防治研究中心,四川 雅安, 625014 动物疫病与人类健康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 雅安,625014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禽病防治研究中心,四川 雅安, 625014 动物疫病与人类健康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 雅安,625014 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610041

国内会议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第12次学术研讨会

新疆石河子

中文

198

2008-07-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