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中东部沼泽湿地形成及其演化趋势的探讨
三江平原中东部是沼泽湿地集中连片分布地区。研究区有阶地沼泽和河漫滩沼泽两大类型沼泽分布,进一步可划分为4个沼泽体,即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毛苔草(Carex lasiocarpa)沼泽;毛苔草沼泽;睡菜(Menyanthes trifoliata)-水木贼(Equisetum limosum)沼泽;漂筏苔草(Carex pseudocuraica)-毛苔草沼泽。研究区沼泽湿地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为:①新构造运动的大面积沉降;②地势低平,坡降平缓、河道变迁,复杂的微地貌,易于积水,促使沼泽湿地的大面积形成;③厚3~17 m的第四纪粘土层沉积地表,使地表渗透性差;④气候因素,研究区处于温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区,雨量集中于夏季,且多秋雨,冬季积雪深度大,封冻期长,季节性冻土层厚;⑤水文因素,河流比降小,糙率大,流速缓,多为沼泽性河流,春汛与夏汛之间只出现平水不出现枯水,洪水期间,洼地和河流受松花江、黑龙江等大河、大江的洪水顶托,研究区的承泄条件差,内水不能外排,长期积蓄地表,目前研究区沼泽有变干的趋向。
沼泽湿地 地表渗透性 湿地水文 沼泽体
裘善文 孙广友 夏玉梅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12
国内会议
长春
中文
148-159
2008-07-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