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氮输入对沼泽湿地小叶章枯落物性质及其早期分解的影响
在三江平原沼泽湿地,选取典型湿地植物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了连续施氮”24 g/(m2·a)”3 a的小叶章立枯物(N24)与自然条件下形成的立枯物(CK)的差异;并采用分解袋法对此2种小叶章枯落物的早期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氮处理下小叶章立枯物的氮、磷含量均高于CK,但碳含量显著降低。施氮处理下形成的小叶章枯落物的分解速率明显大于CK,分解160 d后两者的失重率分别为初始值的31.13%(N24)和28.50%(CK)。分解过程中,2种处理下枯落物有机碳的绝对含量都表现为净损失;其氮、磷浓度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分解160 d后均发生了氮、磷的净释放,其中,N24的氮、磷净释放量分别是CK的64.91和2.11倍。外源氮输入影响下小叶章枯落物C/N和C/P值的降低,加快了该枯落物的分解速率,从而影响土壤有机质的累积和CO2的排放;而该枯落物分解过程中营养元素释放量的增大,还可能会影响土壤其它营养元素可利用性。
沼泽湿地 小叶章 氮输入 枯落物 湿地植物
刘德燕 宋长春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12
国内会议
长春
中文
235-241
2008-07-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