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经济学的“手”的理论及对中国改革的启示

本文总结性地论述了经济学的“手”的理论。从理论上论述了“看不见的右手”(市场)、“看得见的左手”(政府)、“看得见的右手”(企业)和“看不见的左手”(权力及利益集团)的功能及其缺陷,认为,要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和谐,各只“手”必须各司其职,发挥其长处、规避其缺陷,并处理好“四只手”之间的比例、结构和均衡状态。同时,认为中国的改革契合了经济学的“手”的理论,并总结了中国改革的经验,即:(一)、制度变革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继续推进和深化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右手”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功能。(二)、在加强党的领导的同时解放思想,改革政治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同时推进文化、舆论和意识形态的发展,目标是建立一个有限的、宪政的、服务型的强化市场型政府,使政府这只“看得见的左手”能规范、高效运作。(三)、明晰和保护产权,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民营经济发展,充分发挥企业这只“看得见的右手”的功能。(四)、超越利益集团的狭隘利益,追求最大多数人共创、共享的共容利益,使“看不见的左手”在资源和权力的配置中发挥其积极作用。(五)、渐进式改革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最优路径,能在促进“四只手”的协调发展中减少转型成本。

制度变革 市场化改革 政府职能 转型成本 资源配置

唐志军 王玉霞 谌莹 巴红静

湖南省怀化市怀化学院经管系 怀化 418000 东北财经大学富虹经济学院 大连 116023 湖南省怀化市怀化学院经管系 大连 418000 东北财经大学富虹经济学院 怀化 116023

国内会议

第二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暨”4+1”方经济论坛

西安

中文

1-22

2008-06-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