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K-CREB通路在针刺缓解内脏痛中的可能作用及Cx43基因敲除对其的影响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yclic 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通路在针刺缓解内脏痛中的可能作用及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Cx) Cx43 基因敲除对其的影响。 方法:选用Cx43 基因敲除杂合子(heterozygous,HT)和野生型(wide type,WT)小鼠,随机分为6组:HT空白对照组、HT模型组、HT针刺组、WT 空白对照组、WT模型组、WT针刺组,建立醋酸致炎性内脏痛模型,针刺“中脘”、双侧“足三里”穴,每5min 捻针30s,共30min。比较各组小鼠首次扭体潜伏期、20min扭体反应次数,免疫印迹法观察脊髓背角磷酸化ERK(pERK)和磷酸化CREB(pCREB)蛋白的表达。 结果:HT和WT 空白对照组小鼠首次扭体潜伏期、20min 扭体反应次数,脊髓背角pERK和 pCREB 蛋白表达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T和WT 内脏痛模型组小鼠首次扭体潜伏期明显缩短、20min 扭体反应次数明显增加,pERK和 pCRE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HT和WT 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WT针刺组小鼠首次扭体潜伏期明显延长,扭体反应次数明显减少,脊髓背角pERK和 pCREB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HT 针刺组小鼠各指标虽然也有上述变化趋势,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T和 WT针刺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1.针刺缓解炎性内脏痛的作用可能与抑制脊髓神经元ERK-CREB通路的激活有关。2.敲除Cx43基因影响针刺镇痛作用的机制可能与下调ERK-CREB通路的表达有关。提示Cx43及以缝隙连接蛋白为结构基础的细胞缝隙连接通讯(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与针刺镇痛效应密切相关。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针刺镇痛 缝隙连接
余炜昶 黄光英 张明敏 王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武汉 430030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
国内会议
湖北省微循环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八次学术年会、武汉微循环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年会
武汉
中文
41-49
2008-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