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fMRI探讨针刺三阴交得气后的中枢作用机制
目的:采用实时动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针刺三阴交相关的脑功能区,对比针刺穴位时得气与未得气以及穴位与非穴位的差异性,并对三阴交的针刺机理进行探讨。 方法:对1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针刺穴位得气与针刺非穴位以及对其中7例志愿者进行针刺穴位未得气进行研究,在针刺穴位及非穴位过程中进行实时动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实验采用单组块设计,包括静息期和刺激期。采用SPM软件分析,用t检验分析获得刺激期与静息期状态信号对比的脑功能图像,并分别对针刺穴位得气与未得气时以及穴位与非穴位这两组之间进行组间分析。用 p<0.001的象素得到统计参数图及对应的Talairach 空间坐标,利用xjview软件获得针刺穴位与非穴位后脑血流量激活及降低的脑解剖区域,得出针刺穴位得气时特异性的脑功能区域。 结果:针刺三阴交时得气时激活了皮质,皮质下边缘系统以及相关的疼痛区域(豆状核、下丘脑乳头体、扣带回)以及神经内分泌系统(小脑下半月小叶)并抑制了部分皮质区域。 结论:针刺三阴交穴得气后,通过调节疼痛相关的中枢网络来起到治疗作用,解释了针刺三阴交得气后才能起到治疗效果。
针灸疗法 三阴交得气 磁共振成像 针刺镇痛
潘菁 王伟 黄光英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武汉 430030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
国内会议
湖北省微循环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八次学术年会、武汉微循环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年会
武汉
中文
57-66
2008-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