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萎病原菌胁迫对丛枝菌根化棉花幼苗根部防御性酶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接种两种丛枝菌根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oae)和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的棉花幼苗在黄萎病原菌(Verticllium dahliae)胁迫下,其根内防御性酶活性、抗性相关物质和根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感病品种军棉1号接种AM真菌后,(1)能够诱导根内防御性酶系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和过氧化物酶(POD)的积累,增加酶的含量,提高酶的活性,而接种AM真菌后再接种病原菌,其PAL、几丁质酶和POD活性均显著提高,明显高于其它处理,并增加了一条POD同工酶条带;(2)接种AM真菌能够增加根内酚类物质的含量,降低根内丙二醛的含量,表明接种AM真菌可减轻植株细胞的膜脂过氧化作用,缓解细胞的损伤。(3)棉花根系受到AM真菌的侵染后,根系细胞发生了一系列有利于提高对病原菌抵抗能力的结构性变化,如细胞发生变形固缩,液泡数量明显减少,木质部结构增多。而接种AM真菌后再接种病原菌,根系细胞发生更为剧烈的变化,包括细胞壁明显加宽,细胞颜色加深,栅栏组织和导管变形,导管处产生胶状物质,线粒体内折消失,细胞壁木质化,出现了细胞壁物质的沉积。作者据此提出了AM真菌提高棉花黄萎病抗性的防御机制和强化机制,并认为AM真菌的侵染对于植物起到了类似于“免疫”的作用。
黄萎病菌 防御性酶 超微结构 棉花幼苗 防御机制
崔卫东 龙宣杞 补娟 杨蓉
新疆农科院微生物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91 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2
国内会议
大连
中文
60-67
2009-06-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