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鳗弧菌angR基因插入失活突变株构建

用超声波打碎鳗弧菌M3的基因组DNA,收集大小为1~3 kb的DNA片段,进行DNA片段末端平滑(Blunting)和5’端磷酸化(Kination)反应,与去磷酸化的平末端载体pUC118连接转化人肠杆菌,构建一个小片段文库并测序。测序发现有4个克隆(命名为W2、W3、W5和W11)的插入片段序列与鳗弧菌angR基因序列有97%~100%的同源性。对W2克隆片段测通并与其他克隆片段拼接后,得到了angR基因包括两个编码序列在内的大部分序列。设计一段引物扩增鳗弧菌M3菌株angR基冈同源片段,与自杀质粒pNQ705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菌S17-1。含重组质粒的E.coli S17-1与鳗弧菌M3接合反应将重组质粒与M3基因组发生同源重组,导致鳗弧菌M3菌株angR基因插入失活,成功构建了M3突变株。用突变株人工感染金鱼检测突变株毒力,发现毒力比野生株下降了近2个数量级,证明angR基因对鳗弧菌M3的毒力作用明显。

鳗弧菌 自杀质粒 插入失活 基因克隆

张振冬 邹玉霞 莫照兰 张培军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3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 青岛 266071

国内会议

第二届全国微生物实用技术生态环境应用学术研讨会

大连

中文

74-83

2009-06-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