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2008年全国血液粘度测定室间质量评价数据分析

目的:分析总结2008年全国血液粘度测定室间质量评价(简称质评)数据,发现和改进实验室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方法:2008年开展2次质评。每次分发5个批号质评物,按照仪器测定原理和回报数据的频数分布将参加实验室分为旋转式测定1组、旋转式测定2组和毛细管压力传感式测定组,以各组的加权均值作为靶值,允许范围为靶值±2s。计算各组的变异系数和及格率,比较稳态检测和动态检测结果问的差异。 结果:在1s-1、50s-1和20s-1切变率下。毛细管压力传感式测定组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4.40~43.79%、13.90~26.36%和20.03~27.27%.及格率分别为88.2~100%、89.7~96.8%和86.7~97.1%:旋转式测定1组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6.58~36.59%、5.12~7.34%和4.58~8.69%。及格卒分别为84.5~1.7%、86.0~93.2%和87.7~93.3%:旋转式测定2组的变异系数分别为6.39~8.21%、7.21~8.43%和6.97~7.96%.及格率分别为90.2~5.1%.90.0~94.2%和91.5~97.0%。稳态检测和动态检测结果t检验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1s一‘时动态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在31.26^叫61.74%.稳态检测变异系数在8.31~27.21%。 结论:毛细管压力传感式测定组结果的变异系数大于旋转式测定组,可能与参加实验室较少和仪器类型较分散有关;各分组检测结果的及格率比较接近;在1s-1时动态检测结果的变异大于稳态检测。建议实验室采用稳态检测,同时规范地开展室内质控和仪器校准,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的诊断依据。

临床检验 血液粘度 数据分析 仪器校准 实验室管理

李臣宾 彭明婷 谷小林 陆红 施丽飞 何法霖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北京 100730

国内会议

第五届全国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

大连

中文

312-315

2009-06-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