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食管炎及其防治现状
目的:总结国内外有关放射性食管炎的研究现状。方法:应用PubMed和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食管损伤”为关键词检索从1999-03至2009-03期间有关放射性食管炎及食管损伤的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98篇,中文文献69篇,纳入标准;1)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病理学特点;2)放射性食管炎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3)放射性食管炎防治方法的研究现状。根据该标准,精选80篇,最后纳入分析28篇。结果:放射性食管炎一直是胸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中首要的急性剂量限制性毒性,临床上有许多因素可预测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如患者为高龄、采用同步放化疗模式或采用高强度的放疗方式(超分割、加速超分割),受照食管V10-V60、A55、Dmean、Dmax及全周食管剂量较高等。其中食管V20<45%且Dmean<28Gy,3级以上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将小于15%;食管V50<30%及V50≥30%时2级以上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2%及71%(P=0.0009);在同步放化疗中,食管Dmax超过58Gy为3级以上放射性食管炎独立预测因子(P=0.001),所以在制定放疗计划时,食管的剂量应限制在V20<45%、V50<30%、Dmean<28Gy、Dmax<58Gy的范围内,否则不宜给高剂量照射,需修改治疗计划。氨磷汀在动物试验中对放射性食管炎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但临床上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有待进一步论证。结论:放射性食管的影响因素研究为临床上制定放化疗计划提供了理论基础,如何用药物预防放射性食管炎是将来的研究方向。
阿米富汀 食管损伤 药物预防 放射性食管炎
周霞 郑晓
浙江省肿瘤医院放疗科
国内会议
长春
中文
117-120
2009-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