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员结构与自然保育运动的发展——以怒江反坝运动为例
在中国NGO(环保运动)发展动力研究中,“政府主导”研究取向和“自下而上”研究取向的学者都过于注重组织与环境(国家、社会)之间的关系,而低估了组织参与者、技术、组织结构等组织内部的核心要素的作用。本研究以怒江反坝运动为例,对自然保育运动的动力机制进行探讨。我们认为,推动中国自然保育运动的动力在于环保NGO之间,环保NGO与媒体、公众之间的独特关系结构及其动员。NGO之间的松散联合越来越普遍,这就产生了积聚效应,使得原本弱小的单个组织通过独特的联合机制而发出能够影响社会的声音。而NGO-媒体联盟与基于电子邮件组、内部通讯、NGO网站的公众动员网络使得环保NGO与媒体、公众结成了紧密的互动结构。同时,这样一种互动模式的成功得益于对组织成员的成功动员和资源的再生产。
动员结构 自然保育运动 怒江反坝运动 组织结构
童志锋
浙江财经学院社会工作系 310018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169-183
2009-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