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州为例看山东的可移动彩绘陶质、石质文物
近十几年来,青州陆续有龙兴寺佛教造像和香山汉墓彩绘陶俑出土。这些文物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彩绘保存较好,且数量很大。通过对山东其他地区出土的同类彩绘文物的色彩、纹饰等的统计,让我们对山东的彩绘陶质和石质文物的艺术特色有一个综合认识。陶质彩绘文物自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经历了由实用器到明器的转变,到两汉时期发展到高峰,中国式雕塑的最大特色之一--塑、绘结合成熟了,对其后的雕塑艺术产生了很大影响。隋唐以后,彩绘陶质明器渐渐走向衰落。彩绘石质文物在山东目前最早见于汉代画像石,在北朝时期的佛教造像上得到极大发展。他继承了汉代陶俑塑、绘结合的雕塑形式,将外来的宗教艺术中国化了,其细腻的刻画,对形体比例的准且把握,使中国的雕塑艺术达到了一个高峰。
陶质彩绘文物 石质彩绘文物 色彩纹饰 塑绘结合 雕塑艺术 形体比例
王瑞霞 周麟麟
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 262500
国内会议
西安
中文
481-489
2009-03-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